灤縣龍坨鄉(xiāng)。
一位農(nóng)民所住的三間平房是1944年蓋的,墻是用石頭和灰渣壘的,頂為煤焦和石灰。震前他和老伴住東屋,三個兒子和一個侄子住西屋,震時,房屋倒塌,但由于他跑得快,未被砸埋。大震過后,他立即找家里人,二兒子被檀子壓著脖子,連出氣都相當(dāng)困難;侄子坐在炕上,房頂?shù)臇|西壓在他上面;另外兩個兒子一個在西屋西頭柜根下坐著被埋;另一個兒子爬壓著;老伴壓在東屋炕上,身上堆著房山墻碎磚及房頂?shù)乃榻棺印R娙椅迦杖司宦駢,雖未砸死,但都有生命危險,由于埋壓人較多,一時不知從何下手。他考慮了一下,認(rèn)為在人單力薄的情況下,要想使全家眾多人得救,只有靠方法得當(dāng)。應(yīng)該首先解除每個人生命的威脅,即先救命后救人。想好后他先將壓在二兒子脖子上的檀搬開,使他呼吸暢通,不致于憋死;再去解決第二個人的呼吸問題。依次將三個兒子和一個侄子及老伴從險境中解脫出來后,再回過頭去逐個救出。救出一個,便增加一份救援力量,扒救速度越來越快,終于使他們都得以幸存。否則,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在無工具的情況下,如不分輕重緩急,會拖延很長時間,另外幾個人的性命也難保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