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枯病
一、癥狀表現(xiàn) 發(fā)病初期,下部葉片白天萎蔫,傍晚恢復,2天后,不再復原,由下向上逐漸發(fā)展,4天后,病株莖葉萎蔫枯死。
二、防治方法(一)不能與茄科植物連作,與水稻輪作防病效果較好。(二)加強栽培管理。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田塊種植;多施有機肥,增施鉀肥;酸性土壤,耕耙前每畝撒50~75公斤石灰,使土壤呈微堿性,可減輕發(fā)病。(三)藥劑防治。用藥劑進行灌根,每隔7天灌1次,連灌2~3次,每株用藥液0.25公斤有較好的防病效果。常用藥劑有50%的消菌靈700倍液、可殺得1000倍液、20%的石灰水。
病毒病
一、癥狀表現(xiàn) 發(fā)病后,植株畸形、矮小,產量降低,由于病毒病危害,可引起馬鈴薯種薯退化。馬鈴薯感病后,主要表現(xiàn)為皺縮花葉病和卷葉病兩種。(一)皺縮花葉病。葉片上出現(xiàn)深綠和淺綠相間的斑駁,葉片縮小,葉尖向下彎曲,全株矮化。(二)卷葉病。葉片的葉緣向上卷曲,嚴重時呈圓筒狀,病葉較健葉小,葉色較淡,有時葉背呈紅色或紫紅色。
二、防治方法 (一)加強栽培管理。加大行距,縮小株距,高壟深溝,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合理灌水,及時拔除病株,減輕發(fā)病。(二)治蚜防病。馬鈴薯出苗后,立即噴藥,防治蚜蟲。(三)藥劑防治。用1.5%的植病靈1000倍液加20%的病毒A600倍液噴霧,每隔7天噴一次,連噴3~4次,防病效果較好。
晚疫病
一、癥狀表現(xiàn) 發(fā)病葉片,最初在葉尖和葉緣產生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暗綠色水漬狀病斑,擴大后變?yōu)楹稚笮筒“,濕度大時,病健交界處有一圈白色霉層。受害莖部,產生稍凹陷褐色條斑,潮濕時,產生白霉,受害薯塊,產生褐色稍凹陷病斑。
二、防治方法 (一)選用抗病品種和無病種薯。(二)重病田與非茄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輪作,春馬鈴薯與番茄地,應間隔300~500米。(三)加強栽培管理,合理配施氮、磷肥,增施鉀肥,以增強植株抗病性。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及時清除田間病株,并將其集中燒毀,以減輕發(fā)病。(四)藥劑防治。發(fā)病初期,立即噴藥,控制其擴展蔓延。每隔5~7天噴1次,連噴2~3次。常用藥劑有64%的殺毒礬500~750倍液,或80%的大生可濕性粉劑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