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竹子的芽或嫩莖,為山野中常見的野菜之一。竹筍性微寒,味甘。具有清熱化痰、利嗝開胃、止渴利尿的作用。但尿道結(jié)石者忌食。
一年四季都有竹筍,但以春筍和冬筍的營養(yǎng)最佳。在每百克冬筍中,含蛋白質(zhì)4.1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5.7克,粗纖維0.8克,鈣22毫克,磷56毫克,鐵0.1毫克,胡蘿卜素0.08毫克,維生素B1 0.08毫克,維生素B2 0.08毫克,維生素C 1毫克。在竹筍的蛋白質(zhì)中,含有人特別需要的賴氨酸、色氨酸、蘇氨酸、苯丙氨酸等至少18種氨基酸,以及含有一定的維持蛋白質(zhì)構(gòu)型的胱氨酸和促進蛋白質(zhì)代謝的谷氨酸。
由于竹筍吃起來脆嫩、鮮美、清香、爽口,所以,受到了古人的贊美,如唐代大詩人杜甫的“青青竹筍迎船出,白白紅魚入饌來”,以及宋代詩人秦少游的“秀色可憐刀切肉,清香不斷鼎烹龍”的詩句,皆為贊頌食用竹筍的絕句。竹筍的吃法多種多樣,炒、燒、煮、煨、燉等均可,而且可葷可素,故有“葷素百搭”的美譽。
唐代藥王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記載竹筍說,“味甘,性微寒,無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氣力,可久食”。竹筍具有清熱化痰、利嗝爽胃、止渴利尿之功效,常吃竹筍,對胃熱嘈雜、肺熱咳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另外,竹筍具有低脂肪、多粗纖維的特點,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脾胃消化,并有一定的減肥作用。但由于竹筍中含有較多的粗纖維和難溶性草酸鈣,故患有嚴重腎炎、尿道結(jié)石、胃痛出血、慢性腸炎、久瀉滑脫者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