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別名:苦薏、野山菊、路邊菊、黃菊仔、野黃菊、鬼仔菊、山九月菊
原料分類:藥食兩用食物
食用提示:內(nèi)服:煎湯,2~4錢(鮮者1~2兩);或搗汁。
推薦菜品:野菊苗拌豬肚 野菊炒肉片
野菊詳細介紹
原料介紹
野菊為菊科植物野菊、北野菊及巖香菊等的全草及根,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亦可達120厘米。頂部的枝通常被白色柔毛,有香氣。 葉互生,卵圓形至長圓狀卵形,長4~6厘米,寬1.5~5厘米,有羽狀深裂片,中裂片較大,側(cè)裂片2~3對,橢圓形或長圓狀卵形,先端尖,上面被疏柔毛,下面被白色短柔毛及腺體,沿脈毛較密;具葉柄。頭狀花序頂生,直徑1.5~2.5厘米,數(shù)個排列成傘房花序狀;總苞半球形,外層苞片橢圓形,較內(nèi)層稍短小,邊緣干膜質(zhì),中肋綠色,被綿毛或短柔毛,內(nèi)層苞片長橢圓形,全部干膜質(zhì);外圍為舌狀花,淡黃色,1~2層,舌瓣長11~13毫米,寬2.5~3毫米,無雄蕊;中央為管狀花,深黃色,先端5齒裂,雄蕊5,聚藥,花絲分離,雌蕊1,花柱細長,柱頭2裂。瘦果約長1.5毫米,具5條縱紋,基部窄狹。花期9~10月。
生長于路邊、丘陵、荒地及林緣。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
營養(yǎng)分析
瀉水逐飲,祛痰止咳,殺蟲解毒。主治水腫臌脹,痰飲癖積,喘咳脅痛,癰癤疥癬。
相關(guān)人群
外感不清、痰火內(nèi)盛者均忌。
食物相克
勿與甘草同用。
相關(guān)人群
制作指導
1. 治疔瘡:野菊花根、菖蒲根、生姜各一兩。水煎,水酒對服。
2. 治癰疽疔腫,一切無名腫毒:㈠野菊花,連莖搗爛,酒煎,熱服取汗,以渣敷之。
3. 治瘰疬瘡腫不破者:野菊花根,搗爛煎酒服之,仍將煎過菊花根為末敷貼。
食療作用
野菊味苦、辛,性微寒;歸肝、心經(jīng);
具有有疏風清熱、消腫解毒的作用。
主治癰腫,疔瘡,目赤,瘰疬,天皰瘡,濕疹。
其他相關(guān)
元,始也,此花先葉開放,故名元花,草類則作芫花;去水言其功,毒魚言其性……俗人因其氣惡,呼為頭痛花。
原料分類:藥食兩用食物
食用提示:內(nèi)服:煎湯,2~4錢(鮮者1~2兩);或搗汁。
推薦菜品:野菊苗拌豬肚 野菊炒肉片
野菊詳細介紹
原料介紹
野菊為菊科植物野菊、北野菊及巖香菊等的全草及根,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亦可達120厘米。頂部的枝通常被白色柔毛,有香氣。 葉互生,卵圓形至長圓狀卵形,長4~6厘米,寬1.5~5厘米,有羽狀深裂片,中裂片較大,側(cè)裂片2~3對,橢圓形或長圓狀卵形,先端尖,上面被疏柔毛,下面被白色短柔毛及腺體,沿脈毛較密;具葉柄。頭狀花序頂生,直徑1.5~2.5厘米,數(shù)個排列成傘房花序狀;總苞半球形,外層苞片橢圓形,較內(nèi)層稍短小,邊緣干膜質(zhì),中肋綠色,被綿毛或短柔毛,內(nèi)層苞片長橢圓形,全部干膜質(zhì);外圍為舌狀花,淡黃色,1~2層,舌瓣長11~13毫米,寬2.5~3毫米,無雄蕊;中央為管狀花,深黃色,先端5齒裂,雄蕊5,聚藥,花絲分離,雌蕊1,花柱細長,柱頭2裂。瘦果約長1.5毫米,具5條縱紋,基部窄狹。花期9~10月。
生長于路邊、丘陵、荒地及林緣。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
營養(yǎng)分析
瀉水逐飲,祛痰止咳,殺蟲解毒。主治水腫臌脹,痰飲癖積,喘咳脅痛,癰癤疥癬。
相關(guān)人群
外感不清、痰火內(nèi)盛者均忌。
食物相克
勿與甘草同用。
相關(guān)人群
制作指導
1. 治疔瘡:野菊花根、菖蒲根、生姜各一兩。水煎,水酒對服。
2. 治癰疽疔腫,一切無名腫毒:㈠野菊花,連莖搗爛,酒煎,熱服取汗,以渣敷之。
3. 治瘰疬瘡腫不破者:野菊花根,搗爛煎酒服之,仍將煎過菊花根為末敷貼。
食療作用
野菊味苦、辛,性微寒;歸肝、心經(jīng);
具有有疏風清熱、消腫解毒的作用。
主治癰腫,疔瘡,目赤,瘰疬,天皰瘡,濕疹。
其他相關(guān)
元,始也,此花先葉開放,故名元花,草類則作芫花;去水言其功,毒魚言其性……俗人因其氣惡,呼為頭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