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野生稻演化而成適用于栽培的稻種。有亞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L.和非洲栽培稻Oryza glaberrima Steud.兩個種。均為二倍體,染色體數(shù)2n=24。亞洲栽培稻為A染色體組,非洲栽培稻為Ag染色體組,二者雜交第一代不育,但形態(tài)上差異不大。
亞洲栽培稻因起源于亞洲而得名,又名普通栽培稻。一般認為是由多年生野生稻O.rufipogon W.Griffith演化為一年生野生稻O.nivara Sharma et Shastry,而后進一步演化為栽培種。
亞洲栽培稻分秈、粳兩個亞種。根屬于須根系,根群分布可達40cm,一般莖長0.7-1.3m,莖直立,節(jié)間中空,基部莖節(jié)可產(chǎn)生分蘗。葉片長30-60cm,寬1.5-1.8cm,有明顯的中肋。葉舌較長,復(fù)總狀花序,小穗為單花。內(nèi)外穎表面被茸毛,有時外穎穎尖延長為芒。稻谷為黃色到黑褐色。
非洲栽培稻,因起源于非洲而得名。一般認為是由長藥野生稻O.longistaminata A.chev.et Boehr演化為巴蒂野生稻O.barthii A.Chev.,隨后再進化而成。非洲栽培稻只有陸稻和浮水稻類型之分。葉舌較短,尖端圓形。植株和谷粒表面幾乎無毛,故又稱光身稻。有芒的品種,芒亦光滑。稻穗一般僅有第一次枝梗。花藥短小、柱頭紫色。成熟時谷粒黑褐色或黃褐色,糙米多為紅色。種子發(fā)芽快,苗期長勢旺,有利于和雜草競爭。全生育期為100-125天。有些品種抗旱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