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諺說:“水是稻之命,又是稻之病”,這說明水分管理在水稻生長中的重要性?茖W灌溉又僅滿足水稻生理、生態(tài)需水,提高單產,改善品質,改善稻田生態(tài),而且能顯著節(jié)水節(jié)本。具體要求,掌握淺水移栽、薄水促蘗、夠苗曬田、寸水護苞、后期干濕交替、以濕為主,收獲前10天左右斷水晾田的原則。
1、返青期 稻田保持一定水層,為秧苗創(chuàng)造一個溫濕度較為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促進早發(fā)新根,加速返青。但水層過深,超過最上面全出葉的葉耳,會影響葉片功能,造成葉片死亡,影響生長的恢復。
2、分蘗期 水稻分蘗的適宜田間水分狀況是土壤含水飽和到淺水層之間。這種水分狀況下,稻田土壤晝夜溫差大,光照好,促進分蘗早發(fā)、快發(fā)、單株分蘗多、分蘗成穗率也較高;隨著水層的加深,分蘗也會受到抑制。因此返青分蘗期宜保持3cm以內的水層。
3、曬田促根 分蘗末期適時曬田。適時曬田就是群體總莖蘗數(shù)達到計劃數(shù)的85%左右時開始斷水曬田。通過曬田既能改善土壤環(huán)境,增強抗倒,抑制無效分蘗,鞏固有效分蘗,增強莖鞘物質積累,改善群體質量,基部透光好,增強通透性,改善土壤環(huán)境,消除有毒物質,減輕病蟲害,有利于氮同化作用為主,逐步轉面以碳同化為主,有利于營養(yǎng)生長轉向生殖生長。曬田時期:一般以分蘗末期至幼穗分化初期較適宜。曬田程度:根據(jù)苗情和土壤而定。苗數(shù)足、葉色濃、長勢旺、肥力高的田應早曬、重曬,其標準為:田邊開大裂口,中間開“雞爪裂”,人立不陷腳,葉片明顯落黃;反之,應遲曬,輕曬或露田(晾田),輕曬標準為:田邊開“雞爪裂”,田中稍緊皮,人立有腳印,葉片略退淡?傊,通過曬田后,應使禾苗生長健狀,出現(xiàn)“風吹稻葉響,葉尖刺巴掌,下田不纏腳,葉挺莖桿狀”的長相。
4、幼穗發(fā)育期 幼穗發(fā)育期,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的臨界期。加之曬田復水后稻田滲漏量有所增大,此時稻田需水量最多,一般占到全生育期需水量的30―40%。所以在稻穗發(fā)育中,從生理或生態(tài)需水來講,一般宜采用水層灌溉,淹水深度不宜超過10cm,最好在3―5cm之間,維持深水層的時間也不宜過長。
5、出穗開花期 此期對稻田缺水的敏感程度僅次于孕穗期。受旱時,重則抽穗、開花困難,輕則影響花粉和柱頭的生活力,空秕率增加,一般要求有水層灌溉,這樣能顯著提高結實率。
6、灌漿結實期 進入灌漿結實期,稻株各種生理功能都在減退,為延長根系和葉片的功能,防止早衰,在水分管理上要采取淺、濕、干間歇灌溉,以濕潤為主。乳熟期至收獲前,保持土壤濕潤狀態(tài),切不可斷水過早,一般在收獲前10天左右斷水即可。做到“以水調氣,以氣養(yǎng)根,以根保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