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選擇。作鮮食菜用栽培,宜選用早、中熟品種,如費烏瑞它、東農(nóng)303、中薯3號等,一般在4月中、下旬陸續(xù)采收上市。作加工用栽培,宜選擇大西洋,一般在5 月上中旬收獲。
種薯選擇。宜選用3代以內(nèi)的脫毒種薯。
種薯處理。小的種薯(50克以下)一般不切塊,整薯播種;大的種薯(50克以上)應(yīng)進(jìn)行切塊。切塊時要縱切或斜切,每個切塊應(yīng)含有1~2個芽眼,平均單塊重30克以上。切塊應(yīng)為楔狀,不要成條狀或片狀。切塊過程中要注意切刀消毒,一般將兩把刀浸泡在1%的高錳酸鉀溶液中,使用其中一把刀切完一個種薯后,將刀浸入高錳酸鉀溶液中,再取另一把刀切下一個種薯,交替進(jìn)行。切塊時應(yīng)將頂芽薯塊與側(cè)芽薯塊分開堆放、分開播種,使出苗整齊。切塊后的薯塊用草木灰或滑石粉(加入4%~8%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均勻拌種,以促進(jìn)切口愈合。
土壤選擇。宜選擇排水方便的稻田。
撒施基肥。開溝作畦前每畝稻田撒施硫酸鉀復(fù)合肥100公斤。
擺播種薯。一般在12月中下旬至1月上旬?dāng)[播種薯。先在田中按畦寬150厘米、溝寬40厘米劃行,然后在畦面上擺播種薯,每畦擺播4行,行距40厘米,株距25厘米,每畝稻田擺播種薯5500塊左右。
開溝覆土。在畦與畦之間開溝,溝深25厘米,溝寬30~40厘米,開溝挖出的土壤整碎后將種薯蓋沒。
覆蓋稻草和地膜。將稻草尾尾相對,頭朝畦邊覆蓋于畦面上,覆蓋厚度為8~10厘米,每畝稻田用草量1000~1200公斤。然后于雨后或澆濕稻草后在稻草表面覆蓋地膜,地膜幅寬220厘米,四周用土壓嚴(yán)實。
破膜引苗。幼苗開始長出草面時,應(yīng)在出苗處將地膜破口,引出幼苗。
植株調(diào)控。若馬鈴薯植株出現(xiàn)瘋長,可用烯效唑葉面噴霧,使用濃度為100~150毫克/公斤,可有效地抑制植株地上部的生長,促進(jìn)植株地下部塊莖的膨大。
病蟲防治。馬鈴薯主要的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黑脛病,蟲害主要有蚜蟲、二十八星瓢蟲和地下害蟲,要密切注意防治。
適時收獲。4月下旬至5月上旬根據(jù)市場行情陸續(xù)收獲上市。收獲時只需扒開稻草撿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