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養(yǎng)殖戶在消毒過程中存在盲目性,致使消毒效果不理想,畜禽疾病照發(fā),便認為消毒無用。為讓養(yǎng)殖戶正確認識消毒,充分發(fā)揮消毒效果,現(xiàn)將養(yǎng)雞生產(chǎn)中存在的消毒問題及解決辦法介紹如下:
消毒不全面
一般情況下對雞的消毒方法有三種,即帶雞(噴霧)消毒、飲水消毒和環(huán)境消毒。這三種消毒方法可分別切斷不同病原的傳播途徑,相互不能代替。帶雞消毒可殺滅空氣中、禽體表、地面及屋頂墻壁等處的病原體,對預(yù)防雞呼吸道疾病很有意義,還具有降低舍內(nèi)氨氣濃度和防暑降溫的作用;飲水消毒可殺滅雞飲用水中的病原體并凈化腸道,對預(yù)防雞腸道病很有意義;環(huán)境消毒包括對禽場地面、門口過道及運輸車(料車、糞車)等的消毒。很多養(yǎng)殖戶認為,經(jīng)常給雞飲消毒液,雞就不會得病。這是錯誤的認識,飲水消毒操作方法科學合理,可減少雞腸道病的發(fā)生,但對呼吸道疾病無預(yù)防作用,必須通過帶雞消毒來實現(xiàn)。因此,只有用上述3種方法共同給雞消毒,才能達到消毒目的。
消毒不勤
消毒是一項連續(xù)的防病工作,因此時間最好不間斷。帶雞消毒和飲水消毒的時間間隔如下:
帶雞消毒 育雛期一般第3周以后才可帶雞消毒(過早不但影響舍溫,而且如果頭兩周防疫做得不周密,會影響早期防疫),每2-3天消毒1次;育成期宜4-5天消毒1次;產(chǎn)蛋期宜1周消毒1次;發(fā)生疫情時每天消毒1次。疫苗接種前后2-3天不可帶雞消毒。
飲水消毒 育雛期最好第3周以后開始飲水消毒(過早不利雛雞腸道菌群平衡的建立,而且影響早期防疫)。飲水消毒有兩方面含義:第一,對飲水進行消毒,可防止通過飲水傳播疾病。這樣的消毒一般使用鹵素類消毒液,如漂白粉、氯制劑等,使用氯制劑時,應(yīng)使有效氯濃度達3ppm,或按消毒液說明書上要求的飲水消毒的濃度比的上限來配制,這樣濃度的消毒水可連續(xù)飲用。第二,凈化腸道,一般每周飲1-2次,每次2-3小時即可,濃度按照消毒液說明書上要求的飲水消毒的濃度比的下限來配制,(如標“飲水消毒1∶1000-2000”,可用1∶1000來凈化腸道,每周飲1-2次;用1∶2000來對飲水進行消毒,可連續(xù)飲用)。防疫前后3天、防疫當天(共7天)及用藥時,不可進行飲水消毒。
消毒液選擇不當
消毒液過于單一 總用一種消毒液容易使病菌產(chǎn)生耐藥性,同一批雞應(yīng)交替使用2-3種消毒液。注意:應(yīng)選擇不同成分而不是不同商品名的消毒液。市面上銷售的消毒液,很多是同藥異名。
消毒液無針對性 不同的消毒液對不同的病原體敏感性是不一樣的,一般病毒對含碘、溴、過氧乙酸的消毒液比較敏感,細菌對含雙鏈季銨鹽類的消毒液比較敏感。所以,在病毒多發(fā)的季節(jié)或雞生長階段(如冬春、肉雞30日齡以后)應(yīng)多用含碘、含溴的消毒液,而細菌病高發(fā)時(如夏季、肉雞30日齡以前)應(yīng)多用含雙鏈季銨鹽類的消毒液。
忽視了影響消毒的因素
溫度 一般情況下,消毒液溫度高,消毒效果可加大。實驗證明,消毒液溫度每提高10℃,殺菌效力增加1倍,但配制消毒液的水溫不超過45℃為好。另外,在熏蒸消毒時,需將舍溫提高到20℃以上,才有較好的效果,否則效果不佳(舍溫低于16℃時無效)。
濕度 很多消毒措施對濕度的要求較高,如熏蒸消毒時需將舍內(nèi)濕度提高到60-70%,才有效果;生石灰單獨用于消毒是無效的,須灑上水或制成石灰乳等。
污物或殘料 灰塵、殘料(如蛋白質(zhì))等都會影響消毒液的消毒效果,尤其在進雛前消毒育雛用具時,一定要先清洗再消毒,不能清洗消毒一步完成,否則污物或殘料會嚴重影響消毒效果,使消毒不徹底。
消毒液的濃度和劑量 消毒液濃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濃度過高一是浪費,二會腐蝕設(shè)備,三還可能對雞造成危害。另外,有些消毒藥濃度過高反而會使消毒效果下降,如酒精在75%時消毒效果最好。消毒液用量方面,在噴霧消毒時按每立方米空間30毫升為宜,太大會導(dǎo)致舍內(nèi)過濕,用量小又達不到消毒效果。一般應(yīng)靈活掌握,在雞群發(fā)病、育雛前期、溫暖天氣等情況下應(yīng)適當加大用量,而天氣冷、肉雞育雛后期用量應(yīng)減少。
消毒不全面
一般情況下對雞的消毒方法有三種,即帶雞(噴霧)消毒、飲水消毒和環(huán)境消毒。這三種消毒方法可分別切斷不同病原的傳播途徑,相互不能代替。帶雞消毒可殺滅空氣中、禽體表、地面及屋頂墻壁等處的病原體,對預(yù)防雞呼吸道疾病很有意義,還具有降低舍內(nèi)氨氣濃度和防暑降溫的作用;飲水消毒可殺滅雞飲用水中的病原體并凈化腸道,對預(yù)防雞腸道病很有意義;環(huán)境消毒包括對禽場地面、門口過道及運輸車(料車、糞車)等的消毒。很多養(yǎng)殖戶認為,經(jīng)常給雞飲消毒液,雞就不會得病。這是錯誤的認識,飲水消毒操作方法科學合理,可減少雞腸道病的發(fā)生,但對呼吸道疾病無預(yù)防作用,必須通過帶雞消毒來實現(xiàn)。因此,只有用上述3種方法共同給雞消毒,才能達到消毒目的。
消毒不勤
消毒是一項連續(xù)的防病工作,因此時間最好不間斷。帶雞消毒和飲水消毒的時間間隔如下:
帶雞消毒 育雛期一般第3周以后才可帶雞消毒(過早不但影響舍溫,而且如果頭兩周防疫做得不周密,會影響早期防疫),每2-3天消毒1次;育成期宜4-5天消毒1次;產(chǎn)蛋期宜1周消毒1次;發(fā)生疫情時每天消毒1次。疫苗接種前后2-3天不可帶雞消毒。
飲水消毒 育雛期最好第3周以后開始飲水消毒(過早不利雛雞腸道菌群平衡的建立,而且影響早期防疫)。飲水消毒有兩方面含義:第一,對飲水進行消毒,可防止通過飲水傳播疾病。這樣的消毒一般使用鹵素類消毒液,如漂白粉、氯制劑等,使用氯制劑時,應(yīng)使有效氯濃度達3ppm,或按消毒液說明書上要求的飲水消毒的濃度比的上限來配制,這樣濃度的消毒水可連續(xù)飲用。第二,凈化腸道,一般每周飲1-2次,每次2-3小時即可,濃度按照消毒液說明書上要求的飲水消毒的濃度比的下限來配制,(如標“飲水消毒1∶1000-2000”,可用1∶1000來凈化腸道,每周飲1-2次;用1∶2000來對飲水進行消毒,可連續(xù)飲用)。防疫前后3天、防疫當天(共7天)及用藥時,不可進行飲水消毒。
消毒液選擇不當
消毒液過于單一 總用一種消毒液容易使病菌產(chǎn)生耐藥性,同一批雞應(yīng)交替使用2-3種消毒液。注意:應(yīng)選擇不同成分而不是不同商品名的消毒液。市面上銷售的消毒液,很多是同藥異名。
消毒液無針對性 不同的消毒液對不同的病原體敏感性是不一樣的,一般病毒對含碘、溴、過氧乙酸的消毒液比較敏感,細菌對含雙鏈季銨鹽類的消毒液比較敏感。所以,在病毒多發(fā)的季節(jié)或雞生長階段(如冬春、肉雞30日齡以后)應(yīng)多用含碘、含溴的消毒液,而細菌病高發(fā)時(如夏季、肉雞30日齡以前)應(yīng)多用含雙鏈季銨鹽類的消毒液。
忽視了影響消毒的因素
溫度 一般情況下,消毒液溫度高,消毒效果可加大。實驗證明,消毒液溫度每提高10℃,殺菌效力增加1倍,但配制消毒液的水溫不超過45℃為好。另外,在熏蒸消毒時,需將舍溫提高到20℃以上,才有較好的效果,否則效果不佳(舍溫低于16℃時無效)。
濕度 很多消毒措施對濕度的要求較高,如熏蒸消毒時需將舍內(nèi)濕度提高到60-70%,才有效果;生石灰單獨用于消毒是無效的,須灑上水或制成石灰乳等。
污物或殘料 灰塵、殘料(如蛋白質(zhì))等都會影響消毒液的消毒效果,尤其在進雛前消毒育雛用具時,一定要先清洗再消毒,不能清洗消毒一步完成,否則污物或殘料會嚴重影響消毒效果,使消毒不徹底。
消毒液的濃度和劑量 消毒液濃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濃度過高一是浪費,二會腐蝕設(shè)備,三還可能對雞造成危害。另外,有些消毒藥濃度過高反而會使消毒效果下降,如酒精在75%時消毒效果最好。消毒液用量方面,在噴霧消毒時按每立方米空間30毫升為宜,太大會導(dǎo)致舍內(nèi)過濕,用量小又達不到消毒效果。一般應(yīng)靈活掌握,在雞群發(fā)病、育雛前期、溫暖天氣等情況下應(yīng)適當加大用量,而天氣冷、肉雞育雛后期用量應(yīng)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