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菊也稱“黃山貢菊”、“徽州貢菊”,又稱徽菊。與杭菊、滁菊并稱中國四大名菊。因在古代被作為貢品獻給皇帝,故名“貢菊”。盛產(chǎn)于古徽州今安徽省黃山市的廣大地域。主產(chǎn)于著名旅游勝地黃山風景區(qū)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清涼峰之間,盛產(chǎn)于休寧縣蘭田、南塘等地,其生長在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品質(zhì)優(yōu)良,色、香、味、型集于一體,既有觀賞價值,又有藥用功能,被譽為藥用和飲中之佳品,是黃山著名特產(chǎn),馳名中外。
“貢菊”是生長在高海拔山地的一種菊花,明朝期間被列為貢品而得名,貢菊沖泡后色清黃亮,品味甘爽,有清熱祛火、清肝明目的作用。馬嘯鄉(xiāng)浪廣村于1998年從安徽歙縣引進試種,一般畝產(chǎn)干花100公斤,畝產(chǎn)值可達4000元。目前,全村種植面積有100余畝,產(chǎn)品遠銷西北部的大中城市,種植貢菊已成為當?shù)剞r(nóng)民增加收入的一條好途徑。在栽培過程中,重點要抓好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種前準備工作: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選擇土壤深厚、有機質(zhì)含量高、地下水位偏低的壤土或砂壤土地上進行種植,冬季要進行翻耕曬垅,有利改善土壤結構。
選中地塊后,要提早在晴天深翻土地,將每畝30擔的欄肥施于畦中,施肥后蓋好土。一般畦寬1米,溝寬35厘米。
2、及時移栽。貢菊花屬無性繁殖,在清明前后,采用上年栽種的分蘗苗(擴種比例為1∶10),栽種密度為行距66厘米,株距30厘米,每畝種3000~3500穴為宜,每穴栽苗2根,苗間距8厘米。移栽后要用淡水糞或低濃度過磷酸鈣液點根二三次,促使早發(fā)根。
3、加強管理。
貢菊根系生長較淺,需肥中等,要以有機肥為主,做到看苗施肥,總的施肥原則是施足基肥,輕施苗肥,巧施分枝肥,重施花蕾肥。移栽活棵前期盡量少施氮肥,防止徒長;到8月底菊花開始現(xiàn)蕾時是需肥高峰,每畝采用20公斤復合肥加10公斤過磷酸鈣沖水潑澆。
在做好施肥、除草管理的基礎上,要及時做好打頂工作。打頂能夠抑制頂端生長優(yōu)勢,防止植株徒長,促進菊花分枝生長,增加花蕾數(shù)量。一般要進行3次打頂,分別在5月上中旬、6月中旬、8月中下旬進行。
4、采收。貢菊一般到11月采收,選擇晴天露水干后進行,做到隨摘隨晾,以確保干花色澤。當花心有點黃色為采花適期,一般貢菊初花期為黃色,盛花期則轉為白色。采花時的盛裝物應選擇竹框為宜,不能采用袋裝,以確;ǖ脑。
“貢菊”是生長在高海拔山地的一種菊花,明朝期間被列為貢品而得名,貢菊沖泡后色清黃亮,品味甘爽,有清熱祛火、清肝明目的作用。馬嘯鄉(xiāng)浪廣村于1998年從安徽歙縣引進試種,一般畝產(chǎn)干花100公斤,畝產(chǎn)值可達4000元。目前,全村種植面積有100余畝,產(chǎn)品遠銷西北部的大中城市,種植貢菊已成為當?shù)剞r(nóng)民增加收入的一條好途徑。在栽培過程中,重點要抓好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種前準備工作: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選擇土壤深厚、有機質(zhì)含量高、地下水位偏低的壤土或砂壤土地上進行種植,冬季要進行翻耕曬垅,有利改善土壤結構。
選中地塊后,要提早在晴天深翻土地,將每畝30擔的欄肥施于畦中,施肥后蓋好土。一般畦寬1米,溝寬35厘米。
2、及時移栽。貢菊花屬無性繁殖,在清明前后,采用上年栽種的分蘗苗(擴種比例為1∶10),栽種密度為行距66厘米,株距30厘米,每畝種3000~3500穴為宜,每穴栽苗2根,苗間距8厘米。移栽后要用淡水糞或低濃度過磷酸鈣液點根二三次,促使早發(fā)根。
3、加強管理。
貢菊根系生長較淺,需肥中等,要以有機肥為主,做到看苗施肥,總的施肥原則是施足基肥,輕施苗肥,巧施分枝肥,重施花蕾肥。移栽活棵前期盡量少施氮肥,防止徒長;到8月底菊花開始現(xiàn)蕾時是需肥高峰,每畝采用20公斤復合肥加10公斤過磷酸鈣沖水潑澆。
在做好施肥、除草管理的基礎上,要及時做好打頂工作。打頂能夠抑制頂端生長優(yōu)勢,防止植株徒長,促進菊花分枝生長,增加花蕾數(shù)量。一般要進行3次打頂,分別在5月上中旬、6月中旬、8月中下旬進行。
4、采收。貢菊一般到11月采收,選擇晴天露水干后進行,做到隨摘隨晾,以確保干花色澤。當花心有點黃色為采花適期,一般貢菊初花期為黃色,盛花期則轉為白色。采花時的盛裝物應選擇竹框為宜,不能采用袋裝,以確;ǖ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