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源于捕魚業(yè)的習語
源于捕魚業(yè),以fish為喻體的習語有:hook(1and)one’s fish(如愿以償,用詭計得到想要的東西,得獎);have other fish to fry(有其他魚要煎— — 有其他事要做);play a fish(讓上鉤的魚不停地拖動鉤線而致疲乏);strike a fish(猛拉鉤線把魚鉤住);swim like a fish(識水性,像魚一樣善于游泳);fish for(拐彎抹角地打聽或謀取);fish or cut bait(定取舍,決定行動方針);fish out(up)(釣光,捕盡,探尋,找出,掏出,撈出);catch fish with a silver hook(銀鉤釣魚,意指釣不到魚,花錢去買魚,冒充是自己釣的)。
英語中的fisherman的形象并不佳,a fisherman’s story(a fishy story)指的是不可靠的夸張故事,大概漁夫們經(jīng)?浯蟛兜紧~的體積吧。fish wife(賣魚婦)比喻說話粗野的人。
以魚的神態(tài),動作作為隱喻習語的也不少。如:white about gills(魚鰓變白— — 有病容);nibble at(魚咬一小口— — 嘗試);alive and kicking(活蹦亂跳— — 生氣勃勃);get a rise of(跳過— — 超過);fish dive(魚躍),a fishy stare(兩眼發(fā)呆的凝視)。
英語中某些“魚”的習語,有其特殊的語源,承載著英吉利民族的獨特文化色彩。如:
(1)neither fish, flesh, nor fowl
中世紀時,fish是僧侶的食物,flesh(肉)是普通市民的食物,fowl(家禽)是窮人的食品。既不是fish或flesh,也不是fowl,即非驢非馬之意。類似的詞語有make fish of one and flesh of another(一個當成魚,一個當成肉— — 厚此薄彼)。
(2)a pretty kettle offish
在蘇格蘭,每逢鮭魚回游的季節(jié),人們?nèi)ズ舆呥M行野餐,吃一鍋新鮮的鮭魚,場面十分熱鬧,因而這個短語就用來形容“一團糟”的局面了。
(3)red herring
比喻轉(zhuǎn)移對主要問題的注意力的東西。此習語源于獵狐時,用熏鯡引開獵犬不使它循嗅跡追獵。習語draw a red herring across the track意為談些不相關(guān)的東西來分散談話的中心。
(4)April fish
西方有愚人節(jié)作弄人的習俗,受騙上當?shù)娜吮环Q為April fish。
(5)eat fish on Fridays
齋戒日吃魚(有些基督教信徒在星期五不吃肉,作為守齋)。
(二)“魚”的英語諺語
以“魚”為喻體的英語諺語也不少,體現(xiàn)了英吉利民族的智慧。
(1)Never fry a fish till it's caught.
沒捉到魚別忙著開肚取腸(勿操之過急);颍呼~未捉到不要忙著煎魚;不要操之過急。
(2)He who would catch fish must not mind getting wet.
要抓魚就不要怕沾水。即,有心采花不怕棘。
(3)If you swear you will catch no fish.
詛咒捕不到魚。即咒罵不解決問題。
(4)It is a silly fish that is caught twice with the same bait.
兩次上鉤的魚是蠢魚。即智者不上兩回當。
(5)The best fish smell when they are three days old.
新鮮的魚三天也要變臭。即作客不可久留。
(6)The best fish swim near the bottom.
好魚常在水底游。即珍貴的東西不會輕易得到。
(7)The great fish eat up the smal1.
弱肉強食。
(8)Venture a small fish to catch a great one.
欲釣大魚,先舍小魚。
(三)英漢“魚”的習語比較
英語中fish的伴隨意義非常豐富,習語的數(shù)目也很多,可以表示各種人,a shy fish(害羞的人),a cold fish(冷漠的人),a loose fish(道德上放蕩的家伙),a poor fish(愚蠢而又可憐的家伙),以及a queer(odd,strange)fish(沒人要的魚,低檔魚)等等。漢語中有關(guān)“魚”的習語并不多見,且“魚”有不少伴隨意義。如指壞人“魚龍混雜”;劣質(zhì)貨“魚目混珠”;物產(chǎn)“魚米之鄉(xiāng)”;信件“魚雁傳情”。作為“余”的諧音,還有“年年有魚”的習語。
魚可以作動詞,表示“宰割,欺凌”,如“魚肉百姓”。“魚肚白”用來比喻天快亮的顏色。“黃魚”比喻司機為撈外快而私帶的旅客。“比目魚”比喻形影不離的情侶。試比較下列英漢習語,它們的喻義大致相同或相反,但使用了不同的喻體,充分體現(xiàn)了語言的民族性,前者深受海洋文化影響,后者深受農(nóng)耕文化的影響。
(1)drink like a fish
像魚兒那樣能喝酒。相當于漢語的“牛飲”,牛是主要的農(nóng)耕工具。
(2)cry stinking fish
賣魚人叫賣臭魚,自揚家丑。漢語有一相反習語,“王婆賣瓜,自賣自夸”。
(3)All is fish that comes to his net
進到網(wǎng)里都是魚。相當于漢語諺語“抓到籃子里的都是菜”。
(4)Fish begins to stink at the head
魚從頭臭起。相當與漢語的“上梁不正下梁歪”。
(5)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
不要教魚兒游泳。漢語的等值習語為“不要班門弄斧”。
(6)There’s as good fish in the sea as ever comes out of it
海里的魚和冒出來的魚一樣多。相當于漢語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漢語習語“如魚得水”表示處于順境,英語習語like a fish out of water表示處于逆境。英漢語言中均有“喂魚”的說法,即feed the fishes(暈船;葬身魚腹)。
某些以魚為喻體的英語習語,雖然表面形象或意思與漢語語匯存在著相似之處,但正是表面的相似,為習語設下了陷阱,在翻譯這些語匯時,需敏感地意識到習語之間存在著的文化差異。例如:
(1)a big fish in a small pond
此習語并非小池塘容不下大魚,而是小池塘的大魚,相當于漢語諺語“林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2)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s
此習語并不等同于“渾水摸魚”,而含有干預,冒險之意。
(3)to throw a sprat to catch a whale
用一條小鯡魚去釣一條大鯨魚,有“用小本賺大錢”之意,而不是拋磚引玉。